中共云南省委宣传部对外新闻处处长宗霞主持新闻发布会
中共云南省委宣传部对外新闻处处长 宗霞:
女士们、先生们,新闻界的记者朋友们:
大家上午好!
欢迎大家参加“云南这十年”系列新闻发布会的第五十四场:法院工作专场发布会。
党的十八大以来,云南法院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政法、法院工作的重要指示和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紧紧围绕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的目标,维护国家安全、巩固社会稳定,切实为民司法、强化诉源治理,着力强基固本、锐意司法改革,用公正司法护航彩云之南高质量发展。今天的新闻发布会我们邀请到了省高级人民法院的相关领导同志,为大家介绍云南法院这十年来在服务大局、司法为民、公正司法方面取得的经验成效,并就记者朋友关心的问题回答记者提问。
首先,我向大家介绍一下出席今天发布会的发布人,他们是:
云南省高级人民法院党组副书记、副院长、一级高级法官向凯先生;
云南省高级人民法院党组成员、副院长、一级高级法官滕鹏楚先生;
云南省高级人民法院党组成员、副院长、一级高级法官吕俊先生;
云南省高级人民法院党组成员、副院长、一级高级法官吉军先生。
应邀参加发布会的还有驻滇新闻单位和云南省内各新闻媒体的记者朋友们,欢迎大家。
今天的新闻发布会共有两项议程,下面,我们依次进行。
首先,有请云南省高级人民法院党组副书记、副院长、一级高级法官向凯先生发布新闻。
云南省高级人民法院党组副书记、副院长、一级高级法官向凯发布新闻
云南省高级人民法院党组副书记、副院长、一级高级法官 向凯:
女士们、先生们,新闻界的朋友们:
大家上午好!
下个月,我们即将迎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在这样一个时刻,非常高兴与各位媒体朋友们见面,受省高级人民法院党组书记、院长侯建军的委托,我向大家通报党的十八大以来这十年全省法院的工作情况。今天法院工作专场发布会的主题是:公正司法护航彩云之南高质量发展。
党的十八大以来,全省法院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忠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政法、法院工作重要指示和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在省委的坚强领导下,在最高人民法院的有力的指导监督下,紧紧围绕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的目标,坚持服务大局、司法为民、公正司法工作主线,忠实履行司法审判职责,为云南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司法服务和保障。
十年来,执法办案大幅增长。2013年至今年6月底(下同),共审、执结各类案件526.1万件,是上一个十年(2003年至2012年)的1.26倍。2021年共审、执结各类案件80.7万件,相比2013年增长176.02%,年均增长11.7%。
十年来,办案质效稳步提高。努力打造公正、为民、严格、阳光、廉洁“五个司法”,接续开展“落实年”“落实提升年”“落实巩固年”活动,聚力提高办案质效。年均综合结案率、法定审限内结案率分别保持在97.29%、97.56%以上。今年上半年,综合结案率高于全国0.8个百分点,人均结案数首次与全国基本持平,发改率、服判息诉率等主要指标均有大幅提升,全省法院整体工作正向全国法院第一方阵迈进。
十年来,服务大局更加有力。坚持党中央决策部署到哪里,司法服务保障就跟进到哪里。推动司法审判工作格局由传统的刑事、民事、行政“三大审判”进一步向知识产权、环境资源等专业领域深入,推进集中管辖和刑事、民事、行政“三合一”审判机制,更有力保障高质量发展。
十年来,司法为民成色更足。聚焦人民群众高度关注的立案难、诉讼难、执行难等顽症,以一年一个重点、一年跟着一年抓的韧劲,提升人民群众的司法获得感。狠抓立案登记制改革落实,当场立案率98%以上;从一站式诉讼服务大厅到建设一站式多元纠纷解决和诉讼服务体系3.0版,全省法院一站式建设成效居全国法院前列;人民法庭工作原则由“两个便于”向“三个便于”深化,调整法庭布局,实体化运行人民法庭269个,全部实现立审执职能一体化,办案调撤率65%以上,巡回审判率75%以上;坚决打赢“基本解决执行难”攻坚战,持续推进“切实解决执行难”,执行“3+1”指标全面达标并高位运行。
十年来,司法体制改革深入推进。我省法院作为全国第二批司法体制改革试点以来,按照党中央司法体制改革重大决策部署和最高人民法院、省委工作要求,推进完成各项改革措施330余项,司法人员分类管理、完善司法责任制、健全司法人员职业保障、人财物省级统管等司法体制改革的“四梁八柱”全部落实并深入配套。
十年来,智慧法院建设不断深化。从法院工作信息化到智慧法院建设,从网上办案到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广泛应用,从中国移动微法院、12368热线到执行指挥中心平台、全流程无纸化办案,全省法院一个工作平台办案、人民群众“指尖诉讼”“掌上办”的“智管、智服、智执”格局基本实现。网上立案43.2万件,跨域立案7624件,远程诉讼3.1万件,电子送达119.2万次。
十年来,从严管党治警全面加强。认真贯彻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和党的组织路线,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深入扎实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忠诚干净担当”专题教育、“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党史学习教育以及政法队伍教育整顿,全面肃清流毒余毒,不断深化以案促改,革命性锻造法院队伍。
具体来看,全省法院着力推进了以下工作:
一、围绕国家安全、社会稳定发挥职能作用
安全稳定是发展的基石。全省法院深入贯彻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依法严惩各类刑事犯罪,全力维护国家安全、社会稳定,共审结刑事案件41.3万件。
一是把维护国家安全放在首位。坚决依法严厉打击渗透颠覆破坏等危害国家安全犯罪,圆满审结中国船员湄公河遇害案、昆明“3·01”暴恐案、鸟乌案等一系列重大案件,坚决维护我国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
二是严厉打击故意杀人、涉枪涉爆、黄赌毒、盗抢骗、食药环、拐卖妇女儿童等严重暴力、侵害民生的犯罪行为,提升人民群众安全感。依法审结故意杀人、抢劫、强奸等严重暴力犯罪案件2.3万件;依法审结非法集资等涉众型经济犯罪案件888件,妥善审结“泛亚有色”等一批重特大案件;依法审结假冒伪劣犯罪案件428件;依法审结拐卖犯罪案件705件。
三是坚持依法严惩方针,扎实开展扫黑除恶、打击跨境犯罪、涉疫情犯罪、涉养老诈骗犯罪等重大专项工作。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以来,依法审结涉黑涉恶犯罪案件1512件,孙小果案、“乔氏家族”案等一批人民群众深恶痛绝的黑恶犯罪势力受到严厉制裁。开展打击整治跨境犯罪专项行动以来,依法审结跨境犯罪案件2.1万件。党政军警民合力强边固防作用有效发挥,云南跨境犯罪案件已呈大幅下降趋势,今年上半年,受理案件数同比下降33.2%。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依法从严从快审结涉疫刑事犯罪113件,为疫情防控提供了有力司法保障。始终保持依法严厉打击毒品犯罪高压态势,审结毒品犯罪案件5.6万件,新收毒品案件数量从2013年5222件下降至2021年3973件,毒品犯罪高发态势得到有效遏制。
四是积极参与反腐败斗争,依法严惩贪腐犯罪,审结行贿受贿等职务犯罪案件1.01万件。
二、围绕为民司法促和谐发挥职能作用
全省法院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牢固树立司法为民宗旨意识,全面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促进社会和谐,依法审结普通民事案件150.7万件。
一是牢记群众事无小事,妥善化解事关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的衣食住行、婚姻家庭、相邻关系、山林土地、侵权损害等纠纷68.2万件。针对一些普通民事纠纷矛盾容易激化、“民转刑”“刑转命”的情况,积极推进家事审判方式改革,切实加大婚姻纠纷等普通民事案件风险管控力度,全力维护和保障人民群众合法权益。依法审结人身损害赔偿案件14.9万件,在全省实施统一城乡居民赔偿标准,彻底解决“同命不同价”的问题。
二是筑牢社会底线意识,加大特定群体合法权益保护力度。依法保护适龄儿童受教育权,妥善审理“控辍保学”案件538件。制定云南省家庭暴力人身安全保护令制度实施办法,首创“未成年人权益保护观察员”制度,发出人身安全保护令287份。强化军人军属、退役军人权益保障,审结凉山救火英雄孔祥磊烈士名誉权案,彰显人民法院捍卫英烈荣誉、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司法力量。
三是强化社会和谐理念,最大限度发挥调解及时高效化解矛盾纠纷的特殊功能作用。立足一站式多元纠纷解决体系建设,前移司法审判职能,深入开展诉源治理,大力推进人民法院调解平台进社区、进乡村、进网格,大力推进在线诉调对接,构建起全域覆盖的“家门口”纠纷预防化解网络,诉前排查化解矛盾纠纷151.8万件。深入践行“繁简分流、轻重分离、快慢分道”理念,大力推进“分调裁审”工作,建成入驻法院调解室493个,其中“金花”调解等特色调解室62个,国门诉讼服务站全覆盖边境口岸,中、基层法院普遍成立速裁庭(中心),基本实现用20%的法官审理65%以上的简单民商事案件。
三、围绕经济高质量发展发挥职能作用
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全省法院自觉将司法审判工作融入经济高质量发展大局,坚持依法平等保护产权,坚持善意文明司法,依法审结各类经济纠纷100.1万件。
一是坚持主动服务、贴近服务。研究出台服务保障乡村振兴、平等保护各类市场主体合法权益、营商环境建设、破产审判指引、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长江流域生态文明建设和美丽云南建设、生物多样性建设、涉疫复工复产等10余项指导性意见,定期组织召开服务民营经济发展座谈会,畅通涉农纠纷、涉中小微企业债务纠纷绿色通道,健全完善与工商联、证券、银行等11个“总对总”诉调对接机制,委派调解经济纠纷2.8万件。2022年初,省高院出台了《关于服务和保障营造一流营商环境的十六条措施》,立足法院各项工作,推行全方位、多角度保护,有效深化提质司法服务保障营商环境建设。
二是切实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依法审结知识产权案件2.5万件,加强“三合一”审理、故意侵权惩罚性赔偿等制度落实,全方位保护知识产权,促进创新发展。
三是切实加大环境资源保护力度。“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按照最严密法治、最严格制度保护生态环境的要求,依法审结环境资源案件5.8万件,“云南绿孔雀”案被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列为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十大案例之首,入选新时代推动法治进程十大案件。设立昆明环境资源法庭,作为全国第三家环境资源专门法庭,集中管辖全省依法应当由中级法院管辖的一审、二审、再审环境资源案件,构建起“1+1+38”集中管理格局。
四是切实加强破产审判工作。坚持“积极拯救”和“及时出清”并重,妥善审结破产案件1131件。积极参与全省334个房地产“烂尾楼”项目清理整治,运用破产重整等司法手段助力盘活项目。
五是切实加强涉农案件审判工作。扎实服务脱贫攻坚、乡村振兴战略,全力支持农村土地“三权分置”改革和集体经济产业化发展,审结涉农经济纠纷2.1万件。
四、围绕实质性化解行政争议发挥职能作用
全省法院坚持监督依法行政与保护行政相对人权益并重,努力在实质性化解解决行政争议上下功夫,依法审结行政案件3.3万件。全省各州(市)普遍建立“府院联动”机制、成立行政争议协调中心,大力推进行政争议源头预防、实质性化解工作。省高院、各中院定期发布行政审判白皮书,发布行政争议典型案例,针对行政管理、行政执法等存在问题发出司法建议312份,有效延伸行政审判效果。2020年,省人大常委会出台《关于加强行政审判工作的决定》,为行政审判工作提供了有力的法律监督保障。省政府于2021年印发《关于加强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工作的通知》,为行政审判工作提供了有力支持,2021年,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率达77.4%。
五、围绕维护司法权威发挥职能作用
“执行难”让法院判决成为“法律白条”,严重损害当事人胜诉权益和司法权威。全省法院以“两到三年时间基本解决执行难”“巩固基本解决执行难成果”专项执行行动为抓手,全面向“执行难”宣战,受理执行案件156.5万件,执结150.6万件,执结率96.2%,执行到位标的2176.2亿元。中央印发《关于加强综合治理从源头切实解决执行难问题的意见》,省委印发实施意见,全面构建党委领导、政法委协调、人大监督、政府支持、法院主办、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的综合治理执行难工作大格局,为解决执行难提供根本保障。突出执行强制性、规范化、信息化,依法加大信用惩戒和强制措施力度,纳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45.1万人次,采取司法拘留措施4993人,以拒不履行判决裁定罪追究刑事责任246人次。建成执行网络查控平台,推动加大诉讼保全力度,推行涉执行财产司法网拍,让失信被执行人无所遁形。全面加强善意文明执行工作,深入整治乱保全、乱查封、乱扣押行为,坚决杜绝超标的、超范围查封财产,坚决杜绝随意冻结、扣划企业生产经营账户,坚决杜绝滥用失信惩戒措施,做到能“活封”的不“死封”,能“活扣”的不“死扣”。对市场主体失信信息符合法定删除条件的,及时予以删除,对已履行义务的,及时恢复被执行人信用,切实降低审判执行对个人、企业可能造成的不利影响,努力让执行既有力度、更有温度。
六、围绕提升司法公信力推进改革创新
公平正义是社会主义法治的价值追求。全省法院坚定改革、矢志创新,不断强化公正司法,大力提升司法公信力。
一是全面落实司法责任制。按照“让审理者裁判,由裁判者负责”的司法责任制要求,建立法官、司法辅助人员、司法行政人员分类管理机制,推动法院员额制管理,员额法官选任实现常态化。改革法律文书签发制度,除审委会审理案件等特定情形外,院庭长不再签发裁判文书。建立院庭长带头办案制度,2016年至今,全省法院院庭长办案149.4万件,2021年,院庭长承办案件占全部案件的34.4%。放权不等于放任。改革以来,先后建立院庭长、法官、司法辅助人员权责清单,网上实时监控办案质效机制,“四类案件”院庭长监督管理机制,审委会、专业法官会议“把关”机制,类案强制检索机制、法官惩戒工作机制等一系列限权、控权措施,全方位、多角度加强办案管理监督,坚决把司法权关进制度的“笼子”里,确保公正廉洁司法。
二是大力推进审级职能定位改革。围绕矛盾纠纷分层解决、有效过滤、精准提级要求,改革案件级别管辖制度,进一步推动审判重心下移,同时,改革提级管辖制度,将一些重大案件提级审理,推动实现基层法院准确查明事实、实质化解纠纷,中级法院二审有效终审、精准定分止争,高级法院再审依法纠错、统一裁判尺度的职能定位。
三是大力推进以审判为中心的刑事诉讼制度改革。坚持罪刑法定、疑罪从无、罪责刑相适应原则,落实庭前会议、非法证据排除、法庭调查“三项规程”,全面强化人权司法保障,依法宣告卢荣新等被告人无罪,依法纠正钱仁风、张满等冤假错案。
四是大力推进涉诉信访改革。将涉诉信访案件纳入法治化轨道,推动再审申请审查实质化审理,依法审理申请再审案件4.6万件,启动再审8536件,切实加大人民群众合法权益保护力度。
五是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司法审判。切实将人民群众朴素正义观、公认道德习俗习惯融入执法办案释法说理当中,兼顾天理国法人情办案,妥善审结了一批救不救、扶不扶、劝不劝、追不追等关乎道德伦理的案件,以及老旧小区屋顶漏水、污水倒灌等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具有普遍意义的案件。
六是大力推进司法公开透明。坚持“以公开为原则,以不公开为例外”,全面推进审判流程、庭审、裁判文书、执行信息“四大公开”,中国庭审直播网庭审直播66.7万个庭审,中国裁判文书网发布裁判文书251.1万份。
七是大力推进以案释法工作。发布涵盖经济社会各领域、生产生活各方面典型案例5600余个,努力发挥审理一案教育一片、规范一域的宣传、指引作用。
七、围绕强基固本提升基层基础工作
全省法院80%的矛盾纠纷在基层,工作重心也只能在基层。省高院坚持强基导向,全面抓基层打基础,基层支撑能力、基础保障能力显著提升。
一是人力资源全面向基层倾斜。将有限的政法专项编制资源向中、基层法院全面倾斜,给“人案矛盾”突出的法院增加编制170个。同时,根据案件量变化进行员额、政法编制动态调整,少数“人案矛盾”突出的法院员额配比达到了45.2%。
二是物质保障全面加强。在党中央、省委、省政府关心支持下,全省法院“两庭”建设快速推进,实施“两庭”建设项目81个,投资近10亿元。建设直接服务人民群众高标准诉讼服务中心,面积达11.4万㎡,院均764㎡。智慧法院建设不断加大投入,建成网上立案、跨域立案、远程调解诉讼等平台,可远程办案、庭审直播的智慧法庭、看守所视频提讯室达1580余个,实现了法院互联互通、人民群众在线诉讼。
八、围绕公正廉洁司法加强队伍建设
打铁还需自身硬。司法审判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全省法院始终坚持严教、严管、严查、严处,打造全面过硬法院队伍。
一是全面加强思想教育。依托“人民法院大讲堂”,举办“云岭司法讲堂”,定期开展全员政治轮训,常态化抓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支部“三会一课”学习,不断强化法官干警坚持党对司法工作的绝对领导,坚持司法为民宗旨,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思想、政治、行动自觉。
二是全面加强能力建设。建立法官职前培训、晋升培训制度,加大法官培养力度。按照“用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保持定期全员轮训的密度和力度,省高院每年法官轮训班次、专题培训班次均在30个左右,培训3000余人次以上。
三是加强法院文化建设。建成的云南法院博物馆已成为社会法治教育的重要场所。各级法院推进“文化法院”“文化法庭”“文化诉讼服务中心”建设,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法治文化、民间解纷文化、廉洁文化融入到法院文化建设中,以文化人,凝心聚力,让忠诚为民、崇法尚德、公正廉洁、刚正不阿、改革创新成为新时代法院干警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
四是零容忍反对司法腐败。紧盯人情案、关系案、金钱案等顽症,严格执行防止干预司法“三个规定”。认真落实新时代政法干警“十个严禁”,对徇私舞弊、枉法裁判等司法腐败行为,坚决依法从严查处。
十年来,云南法院有713个集体1466名个人受到省部级以上表彰,涌现了全国人民满意公务员柴继红、彭鑫亮、段莉萍,全省优秀共产党员鲍卫忠等一大批先进模范和先进典型。
任重道远需策马,风正潮平好扬帆。在新的征程上,全省法院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深入学习贯彻即将召开的党的二十大精神,以最饱满的精神风貌和最昂扬的奋进姿态,在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中彰显法院担当,奋力谱写新时代服务大局、司法为民、公正司法的崭新篇章,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谱写好中国梦云南篇章提供有力司法保障!
谢谢大家!
宗霞:
谢谢向凯先生的发布。
今天的发布有一个响亮的主题:公正司法护航彩云之南高质量发展。我想这句话是云南法院对人民群众的庄严承诺,也是云南法院十年来对人民群众庄重的答卷,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让每个人的心中都充满灿烂阳光。
接下来,请记者朋友就关心的问题提问,提问前请通报所在媒体机构。
新华社记者现场提问
新华社记者:
请问,云南法院是如何打好“组合拳”,持续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谢谢。
宗霞:
营商环境方面的问题,有请云南省高级人民法院党组成员、副院长、一级高级法官吉军先生作回复。
云南省高级人民法院党组成员、副院长、一级高级法官 吉军:
谢谢这位记者的提问。党的十八大以来,云南法院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优化营商环境的重要指示精神,认真落实中央和省委部署,立足审判执行工作实际,采取有力措施,持续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我们主要做了四个方面的工作,在这里向媒体朋友们作一个介绍。
一是建立健全工作机制,形成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强大合力。省高院将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作为提升法院整体工作水平的突破口,制定实施《关于服务和保障营造一流营商环境的十六条措施》等6个配套性制度,全方位、全流程发挥审判职能,助力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主动与云南银保监局、云南证监局、省工商联、省发展改革委等单位建立沟通联系和在线诉调对接机制,协同研究优化营商环境涉法事项,听取社会各界意见建议,办理企业投诉,我们还专门设立人民法院驻省工商联诉调服务中心和省总商会民商事调解中心,推动涉企矛盾纠纷多元实质化解,常态化服务和保障一流营商环境建设。
二是依法处理商事纠纷,维护市场交易公平公正。十年来,云南法院审结各类商事纠纷案件102万余件,强化产权平等保护,以善意文明司法最大限度降低诉讼对市场主体正常生产经营的影响;准确把握认定合同无效的法定事由,支持引导市场主体依法诚信经营;从严把握案件审限变更、延长,防止因诉讼周期过长影响市场主体生产经营;公平公正保护企业的合法权益,妥善调处权利冲突,助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坚决服务“六稳”“六保”,及时出台做好涉疫民商事审判工作意见,聚焦复工复产需求,妥善化解因疫情引发的合同违约、企业债务、房屋租赁、劳资关系等纠纷。
三是大力加强破产审判工作,完善市场主体救治和退出机制。十年来,云南法院受理各类强制清算与破产案件1556件,审结1131件,涉及债权金额1559.57亿元,清偿金额1000.68亿元,平均清偿率64.16%,保障债权人47842人次。积极参与烂尾楼清理整治工作,通过破产重整、解除查封冻结措施、提出司法建议等方式,助力“西南海”等地产项目重获新生。制定实施《破产案件审判指引》《关于规范执行案件移送破产审查工作的意见》《关于建立简单破产案件快速审理机制的指引》,指导全省破产案件规范高效审理。
四是依法防控金融风险,营造良好的金融法治环境。十年来,云南法院受理金融借款、保险、证券等金融类案件70万余件,审结68万余件,依法保护合法交易,平衡各方利益,引导和规范各类金融行为。针对云南信用卡纠纷激增、违法违规融资等金融风险,及时向金融监管部门提出司法建议。建立“疑似职业放贷人名录”,严密防范金融风险和虚假诉讼。
今后,云南法院将进一步树牢“人人都是营商环境、案案都是营商环境”理念,严格落实优化营商环境各项措施,努力为营造一流营商环境提供更加优质高效的司法服务和保障。
谢谢!
民主与法制社记者现场提问
民主与法制社记者:
请问,云南法院如何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打造富有云南特色的一站式多元解纷和诉讼服务体系?
宗霞:
这个问题请云南省高级人民法院党组成员、副院长、一级高级法官滕鹏楚先生作回复。
云南省高级人民法院党组成员、副院长、一级高级法官滕鹏楚答记者问
云南省高级人民法院党组成员、副院长、一级高级法官 滕鹏楚:
谢谢这位记者的提问。党的十八大以来,云南高院立足云南省情特点,积极主动探索,努力推进具有云南特色的一站式多元解纷和诉讼服务体系建设,全省法院一站式建设呈现多点突破、百花齐放的良好态势。我们主要从四个方面着力开展工作。
一是在深化工作理念上着力。云南地处祖国西南边陲,河谷山地居多,交通出行不便,解纷难、司法成本高,云南法院立足实际,进一步转变思想观念,把一站式建设作为践行为民宗旨、化解矛盾纠纷、筑牢西南安全稳定屏障的有力抓手。每年召开一站式建设推进会进行专题研究和部署,并将其纳入“我为群众办实事”“我为基层解难题”“落实提升年”“落实巩固年”等活动的“硬任务”统筹推进,努力为各族群众提供便捷、多元、低成本的解纷服务。截至7月31日,云南法院一站式建设在质效评估2.0+版中排名全国法院第1位,云南高院排名全国高院第1位。
二是在细化诉服功能上着力。我们以平等保护各族群众合法权益、促进边疆团结安定为己任,更加积极主动回应各族群众需求,将诉服中心功能细化拓展延伸,有效解决各族群众“问累、诉累、跑累”问题。制定进一步加强和规范立案诉服工作的二十条措施,全面落实“只进一个门、最多跑一次、可以不用跑”的承诺,方便各族群众参与诉讼活动。全省法院通过“中国移动微法院”APP,为当事人提供29项、为律师提供35项在线诉讼服务功能。2021年,网上立案129972件,跨域立案2876件,同比增长17.2%和4.2%。今年上半年,已经成功完成网上立案58878件,办理跨域立案9351件。
三是在优化调解方法上着力。将准确适用法律与尊重少数民族风俗习惯结合起来,把柔性调解作为解决各族群众矛盾纠纷的首选结案方式和基本工作方法。以“金花调解”“梅葛调解”“阿诗玛调解”等为代表的民族特色解纷经验得到进一步推广,全省法院共设置民族调解室、地域文化调解室62个,配备192名双语法官、311名双语法官助理、356名双语书记员,聘用150名双语调解员。以各族群众乐于接受、易于理解的方式定分止争,增强少数民族当事人对司法裁判的认同和遵守。
四是在强化前端治理上着力。全省法院主动融入地方党委领导的诉源治理体系,坚持风险源头预防和纠纷前端解决,联动各方助力多元解纷效能提升。在省高院持续推动下,云南省出台首部省级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条例,红河州出台全国首个民族自治州多元化解矛盾纠纷促进条例,无讼乡村(社区)建设正加力推进。省高院与有关部门在商事、金融、道路交通、劳动争议等10个领域建立在线诉调对接机制,广泛开展委派委托调解。今年截至7月31日,全省法院已通过诉前委派委托调解案件151486件,调解成功114424件,申请司法确认22792件,全省77.86%的基层法院新收民事一审案件同比下降。
做好新时代一站式多元解纷机制和一站式诉讼服务中心建设,使命光荣、责任重大。在新的奋斗征程上,全省法院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攻坚克难、奋发有为,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推动一站式建设再提速、再提效。谢谢!
云南日报记者现场提问
云南日报记者:
我有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是,在行政审判工作中,云南法院是如何持续发力推进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第二个问题是,在司法救助工作中,云南法院取得了哪些新进展、新成效?谢谢。
宗霞:
这个问题请云南省高级人民法院党组成员、副院长、一级高级法官吕俊先生作回复。
云南省高级人民法院党组成员、副院长、一级高级法官吕俊答记者问
云南省高级人民法院党组成员、副院长、一级高级法官 吕俊:
感谢云南日报记者对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和司法救助工作的关注。下面,我就你刚才提的两个方面的问题分别作回答。
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制度是一项极具中国特色的行政诉讼制度,彰显了“官民平等”的法治价值。党的十八大以来,云南法院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着力推动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工作。我们的主要做法有三个方面。
一是助推相关规范性文件制定。积极参与省人大常委会相关调研,配合出台《云南省人大常委会关于加强行政审判工作的决定》,将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情况纳入法治政府建设考评内容。参与制定《欧冠冠军足彩_欧冠足球竞猜-投注|官网办公厅关于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通知》明确要逐年提高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率,力争到2025年底前达到100%。
二是建立司法建议通报反馈机制。对行政机关负责人未按规定出庭应诉的,及时向被诉行政机关、被诉行政机关的上一级行政机关及监察机关提出司法建议,并要求被诉行政机关对司法建议落实情况进行及时反馈。
三是建立出庭应诉信息通报机制。省高院每年召开行政审判白皮书新闻发布会,通报全省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情况,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意见建议。
通过云南法院的不懈努力,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2013年,全省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率仅为20.34%,此后逐年上升。到2021年,全省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率提升至77.38%,上升幅度达57.04%。全省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率较高的地区分别为玉溪、德宏、红河、昭通,均在85%以上。下一步,云南法院将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法治思想,继续认真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云南省人大常委会关于加强行政审判工作的决定》,着力推动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出声、出效果,为实质性化解行政争议、全面推进法治政府建设提供重要保障。
下面,我回答第二个问题。
司法救助制度旨在彰显国家对涉法涉诉困难群众的关怀和保护,是法治国家尊重保障人权,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重要方式之一。党的十八大以来,云南法院持续推进“救助案件司法化,救助制度法治化”建设,落实“应救尽救”“把好事办好”理念,扎实开展司法救助工作。我们的主要抓手也是三个方面。
一是完善司法救助制度机制。2016年12月后,全省各级法院相继成立司法救助委员会,实现司法救助归口管理,相关工作进入统一规范快车道。云南高院先后制定司法救助委员会工作规则、司法救助案件办理程序实施细则、联动司法救助工作意见。强化司法救助工作,定期向社会公布云南法院司法救助报告白皮书,接受社会监督。
二是优化司法救助资金结构。积极拓展司法救助资金来源渠道,协调司法救助配套资金。自2018年起,国家司法救助资金向基层倾斜,并单独保障省法院本级司法救助资金200万元,充实了省法院司法救助专项资金。
三是精准救助特定群体。2019年至2021年,云南法院共办理涉妇女、老年人、未成年人等弱势群体申请司法救助案件1881件,发放救助金4156.84万元,救助弱势群体2873人。通过司法救助化解“执行不能”的涉民生执行案件2367件,发放救助金4769.03万元,3667名生活困难的申请执行人获得经济帮扶。救助建档立卡贫困户案件592件,发放救助金1271.19万元,救助建档立卡贫困人员931人。
司法救助委员会成立至今,云南法院共办理司法救助案件11409件,决定救助金额1.91亿元,救助涉诉困难群众15756人。下一步,云南法院将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法治思想,继续以更加务实的举措,不断夯实司法救助“扶危济困”的职能定位,充分展现人民法院知民困、解民忧的时代担当。
谢谢!
云南法制报记者现场提问
云南法制报记者:
党的十八大以来,法治云南建设进入更高水平,平安云南建设站上新的台阶。请问,法院如何发挥刑事审判职能作用,严惩犯罪,服务建设平安云南?谢谢。
宗霞:
这个问题请滕鹏楚先生作回复。
滕鹏楚:
谢谢记者的提问。党的十八大以来,云南法院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特别是对打击跨境违法犯罪的重要指示要求,牢固树立新时代刑事司法理念,充分发挥刑事审判职能作用,为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云南、法治云南提供了强有力的刑事司法服务保障。
一是始终胸怀“国之大者”,坚决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十年来,云南法院深入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依法严惩各类刑事犯罪,审结刑事案件421491件,判处罪犯503401人。审结了危害国家安全及邪教组织犯罪案件570件,判处罪犯981人;审结了杀人等严重暴力犯罪案件14621件,判处罪犯18834人,坚决依法严惩了昆明火车站“3·01”暴恐犯罪分子;助力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成功审结昆明“泛亚有色”非法集资犯罪案件。保持严惩腐败犯罪高压态势,审结贪污贿赂等职务犯罪案件9311件,判处罪犯10279人;王俊强、周凯等一批腐败分子受到依法惩治。扎实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深化“打财断血”“打伞破网”,审结涉黑涉恶犯罪案件1512件,判处罪犯15264人;审结“保护伞”案件220件,判处罪犯462人。乔永仁、李军等一批长期横行作恶、称霸一方的首要分子受到严惩;杨道群、早明光等“保护伞”被依法追究;孙小果案为全国法院审理疑难重大黑恶势力犯罪案件提供了“云南经验”。
二是始终牢记“省之要者”,深入开展打击整治跨境违法犯罪。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增强边疆民族地区治理能力的重要指示精神,加大对涉毒、涉恐、走私、诈骗、偷越边境、越境赌博等跨境犯罪的打击力度,切实维护边疆稳固。结合云南边境实际,联合出台“1个指导意见、1个实务操作问答手册、4个证据指引”,掀起强大攻势,依法从重从快惩治各类跨境犯罪案件19062件,判处罪犯40082人。坚决打击毒品犯罪,深化禁毒人民战争,审结毒品犯罪案件56506件,判处罪犯57407人,充分发挥云南作为我国禁毒斗争的主战场、主阵地、主力军作用,依法严惩了蒋崇昌、熊纪彬、李建强等一大批重大毒品犯罪分子。
三是始终站稳人民立场,切实维护人民群众合法权益。全力服务保障疫情防控,依法严惩涉“疫情”犯罪,出台涉疫犯罪案件审判指引,审结涉疫犯罪案件113件,判处罪犯125人。被告人马建国刺死疫情防控人员案被最高人民法院评为2020年度人民法院十大案件。着力服务保障民生,审结盗抢骗等侵财犯罪案件91415件,判处罪犯110886人。深入开展打击整治养老诈骗犯罪活动,审结15件34人,涉案金额6.9亿元。成功审结“10·5”湄公河中国船员遇害案,坚决维护我国公民海外利益。
四是始终坚持深化改革,推进审判体系和审判能力现代化。深入推进以审判为中心的刑事诉讼制度改革,严格执行“三项规程”,落实庭审实质化要求,坚持证据裁判,加强人权司法保障,开展律师辩护全覆盖试点,提高量刑规范化能力水平。准确实施认罪认罚从宽制度,正确区分案件性质情节,做到该宽则宽、当严则严,审结认罪认罚从宽案件136622件180996人。完善监督制约机制,发挥二审把关和再审监督职能,依法宣告935名被告人无罪。
下一步,云南法院将深入践行习近平法治思想,稳中求进,真抓实干,奋力推动新时代刑事审判工作高质量发展,全力维护国家安全、社会安稳、人民安宁,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谢谢!
宗霞:
谢谢滕鹏楚先生。
由于时间关系,我们再提最后一个问题。
中国网记者现场提问
中国网记者:
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人民幸福生活的“国之大者”,在推动生态文明建设中,云南法院贡献了怎样的智慧和力量?谢谢。
宗霞:
生态文明建设的问题有请向凯先生作回复。
向凯:
首先感谢中国网记者对云南生态文明建设的高度关注。党的十八大以来,云南法院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习近平法治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文明理念,充分发挥环境资源审判职能,为七彩云南的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发展提供了有力的司法服务和保障。
一是审理了一批标志性案件,审判职能作用充分彰显。党的十八大以来,全省法院依法受理各类环境资源案件60042件,审结58773件。审理了曲靖铬渣土壤污染、阳宗海水体污染等环境公益诉讼案件,服务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审理了洱海、泸沽湖、抚仙湖等湖泊治理行政案件,助力九大高原湖泊环境整治;审理了非法狩猎、盗伐林木、非法捕捞长江鱼苗等案件,促进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云南环境资源审判始终与生态文明建设同频共振,用一个个案件公正审判,推进法治进程,守护美丽云南。
其中,“云南绿孔雀”案是中国首例濒危野生动植物预防性公益诉讼案,被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列为全球最具代表性和影响力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十大司法案例之首,入选新时代推动法治进程十大案例,并作为中国司法领域的唯一案例入选COP15大会中国展区,在国际生态环境司法保护领域产生了积极影响。
二是成立昆明环境资源法庭,审判组织体系持续完善。全省法院积极探索构建以流域、森林、湿地等生态功能区为单位的跨行政区划集中管辖制度,实行环境资源民事、刑事、行政案件“三合一”审理模式,打破地方保护,统一裁判尺度。2021年9月,经最高人民法院、省委编办批复同意,昆明环境资源法庭挂牌成立,这是全国第三家、西南地区首家集中管辖全省中院环资案件的法庭,标志着云南环境资源专门化审判迈上新的台阶。今年1月1日,云南高院制定实施《关于环境资源案件跨区域集中管辖实施方案》,全省逐步形成以云南高院环境资源审判庭、昆明环境资源法庭、38家基层法院为主的“1+1+38”的环资案件审判组织体系。
三是健全制度保障机制,司法治理效果稳步提升。全省法院通过开展“补植复绿”“增殖放流”“护林护鸟”等修复方式,探索建立“恢复性司法实践+社会化综合治理”的审判执行机制。有的法院尝试与政府联合建立“环境公益修复基金账户”;有的法院探索建立“林长制+森林法官”执行机制;有的法院推广种植“公益诉讼林”。同时,通过设立珠江源环境审判庭、普达措国家公园法庭、寻甸黑颈鹤保护工作站、景迈山古茶林法律服务点等特色基地;与贵州、重庆、四川等地法院建立长江上游以及赤水河、乌江、北盘江、金沙江流域司法协作机制,共筑江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司法屏障,担负起“一江清水流出云南”的司法责任。2021年,云南法院判令补植复绿2071亩,补放鱼苗111万尾,收缴生态赔偿金1743万元。
四是加大司法宣传交流,生物多样性司法保护独具特色。2021年5月,云南高院成功承办世界环境司法大会,习近平总书记向大会致贺信,大会通过的《昆明宣言》达成环境司法保护的国际共识。会上,云南法院制定实施的全国首个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意见,织密生物多样性司法保护网络的做法,得到与会各方的充分肯定。2021年,亚洲象“北上南归”引发国内外广泛关注,普洱市思茅区法院设立全国首家“人象和谐法律服务点”,探索野生动物肇事补偿制度与多元解纷的衔接机制,将亚洲象司法保护关口前移,得到最高人民法院主要领导的充分肯定,其生物多样性司法保护实践经验被多家媒体争相报道。每年世界环境日,全省法院深入生态保护地、村居社区、厂矿企业等,以案释法,就地化解环境纠纷,积极回应人民群众对天蓝、地绿、水清的美好生活的向往。
党的十八大以来,云南法院充分发挥审判职能作用,守正创新,担当作为,为推动云南生态文明建设和高质量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在新时代新征程上,云南法院将在省委的坚强领导下,努力为美丽中国建设贡献云南法院的智慧和力量!
谢谢!
宗霞:
由于时间关系,提问环节到此结束。
记者朋友们,十年来,云南司法审判办案质效稳步提升,服务大局铿锵有力,司法为民成色更足,体制改革深入推进,智慧法院建设惠民利民,从严管党治警成效卓然。十年间,云南法院的多项创举通过媒体平台传播至全国各地。“云南绿孔雀”案走出国门成为生物多样性司法保护经典案例,云南法院的日常审判工作通过媒体走进千家万户,巡回审判阳光司法成为打通司法为民“最后一公里”的靓丽名片。真诚感谢大家对全省法院工作的关心与关注,希望大家持续助力讲好云南法院故事,传播彩云之南法治好声音。
今天的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大家!